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川普
以色列-哈馬斯戰爭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六四事件
又稱天安門事件,歐美國家媒體也用「天安門大屠殺」、「六四屠殺」等詞描述這一事件。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柏林墻與天安門距離有多遠?
1989年的中國天安門距離德國柏林墻,距離究竟有多遠?適逢柏林圍牆倒塌35週年,柏林舉辦一系列紀念活動,其中一項展覽試圖對這個問題給出答案。
長平觀察:「有的國家一直處於戒煙狀態啊」
長平
韓國總統尹錫悅突然發布戒嚴令,但是僅僅持續了6個小時。時事評論作家長平指出,這場政治「鬧劇」令全世界震驚,在中國更是引發特殊的歷史回響。
客座評論﹕韓國短命戒嚴與北京戒嚴
曾志豪
韓國總統尹錫悅示範了何謂「快閃戒嚴」的鬧劇,由宣佈到被國會議員推翻到自己宣佈「撤回」,只花了6小時,史上最短。DW中文客座評論員曾志豪說,這個亞洲民主國家的政治鬧劇,有許多政治啟示。
中國女權倡議者:白紙前線女性身影不會消失
白紙運動後,年輕的中國倡議群體在海外「遍地開花」,不約而同以女權和性少數權益為核心關注。紐約、倫敦和東京女權社群的組織者接受DW訪問,回顧兩年來她們如何從聲援白紙開始,聚焦女權議題,進而挑戰海外民主運動既有的父權結構。
牆外文摘:香港變成了全球惡政的避風港
有評論認為,川普无需一夜之間成為人權捍衛者,但他應該認識到,為香港自由挺身而出與他的優先事項一致:保護美國企業,反制中國的威權野心,並確保更公平貿易。
牆外文摘:諾貝爾文學獎、光州事件與六四屠殺
有評論指出,韓江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韓國社會沒有人用「只有出賣祖國才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句話來把她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沒有人給她扣上「韓奸」、「賣國賊」、「反動文人」的帽子。
長平觀察:姊姊,今夜我不關心人類,我只想砸鍋賣鐵
長平
傳聞稱中國各地政府成立「砸鍋賣鐵」工作專班,下發「砸鍋賣鐵」紅頭文件,引發網路熱議。時評作家長平認為,專制政權一方面堅持政治八股文,另一方面又喜歡隨意創造新詞,都是以其模糊性留下濫用權力的空間。
長平觀察:從鄧小平到習近平,強人政治的時間膠囊
長平
本周適逢鄧小平誕辰120周年,中共對此進行了高調紀念。時事評論作家長平提醒道,強人政治已經成為中國歷史留給未來的時間膠囊,其中記錄和傳承著一個民族的專制詛咒。
六四政治犯遭指中國特務 唐元雋是誰?
中國民運人士唐元雋曾因聲援「六四」而被中國政府判刑20年,後來游泳逃到台灣,在台灣協助下到美國定居。在美持續從事民主運動的他,如今卻被發現跟中國國安部有往來,甚至接收指令、監控海外異議人士。
牆外文摘:新冠病毒可能來自武漢病毒研究所
有專家撰文認為,儘管新冠病毒大流行的起因一直備受爭議,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病毒是從中國武漢的一個研究實驗室洩漏出來的。
事實核查:六四事件是「西方編造的神話」?
生活在上海的紐西蘭網紅安柏然6月3日在其社媒帳號上宣稱,「六四天安門屠殺」事件是「外國敵對勢力」的謊言,是「美國編織的神話」。在他次日刪帖之前,帖子總共獲得了370萬的閱讀量和1.7萬次轉發。德國之聲事實核查團隊進行了調查。
他們在德國公開悼念六四
六四天安門事件至今已滿35周年,德國的港人團體今年繼續組織公開悼念活動以保存記憶,DW記者在法蘭克福現場隨機採訪了數名參與者。
德語媒體:忘記吧,你沒有看到
在六四35周年紀念日,《明鏡》周刊發表長文,探討中國普通民眾對1989年天安門民主運動的記憶如何被當權者剝奪。
紀念六四從香港移師海外
由於六四天安門事件在中國大陸是一個禁忌話題,近年來在香港公開紀念也成了犯罪行為。因此有關的展覽、演出和報告會只能在海外舉辦。有專家指出,這樣的做法是一把雙刃劍。
23條後首個六四:港人夾縫中默念致哀
香港渡過了「23條」生效後首個六四,在高調警告和警力佈防下,紀念行動的聲量更為受限但仍未消失。DW記者在六四這天,採訪多位以不同形式繼續悼念的港人,瞭解他們所感受的六四35週年。
長平觀察:「習近平先生,推倒這堵牆!」
長平
今年是「六四」運動35周年,也是柏林牆倒坍35周年。時評作家長平指出,曾經把柏林分為東西兩部分的那堵牆在 35 年前倒塌了,但是試圖將世界政治格局重新劃分為東方和西方的那堵牆依然存在,這就是中共的訊息「防火牆「。
六四網禁:德國大使館的蠟燭再次被「吹滅」
六四35周年紀念日之際,中國當局對網路的監控再度升級。德國駐華使館在六四前夜發微博,以燭光的圖像紀念35年前發生的那場流血。同往年一樣,微博貼圖旋即被刪除。
天安門母親喊話習近平:六四是繞不過去的歷史悲劇
在紀念六四天安門事件35周年的日子裡,"天安門母親"再度發聲。他們對政府的沉默不能理解,重申"真相、賠償與問責"三大訴求,並直接喊話習近平,要求對話。
香港行為藝術家街頭手畫"八九六四"被捕
六四35周年前夕,香港行為藝術家"三木"陳式森在銅鑼灣駱克道以手在空中比劃出"八九六四",隨後遭到警方逮捕。
台灣政壇領袖紀念六四35周年
6月4日,北京天安門事件35周年紀念日當天,台灣政界人士公開發文表態。賴清德表示,任何政權都應該勇敢面對人民的聲音。
林培瑞:我們為什麼記得六四?
Perry Link
曾有人問,「為什麼你們一定要記住六四?」三十多年過去了。已經是歷史了。忘了吧。往前看吧。一個簡單的問題,卻有著許多答案。沒有任何一個答案是足夠的。所有的答案都加在一起,也不足。問題還留在半空中,尋求答案。
香港嚴防六四集會 行動藝術家沉默悼念遭捕
「六四」天安門事件35週年前夕,香港警方在往年悼念者聚集之處加強戒備。3日晚間,港警在銅鑼灣東角道逮捕以手勢比劃出「六四」的行為藝術家三木。
專訪蕭強:六四歷史「無論如何也抹不掉」
「中國數字時代」創辦人蕭強在「六四」35週年前夕接受DW專訪,談「六四」如何衝擊他的生命,以及他對年輕世代「白紙運動」的看法。他也談到他在海外參與的「圓桌十九」組織,重申訊息自由與知情權的重要;該組織認為,知情權也是當年「六四」的核心訴求。
專訪林培瑞:八九六四和「向前看」
作為中國「八九六四」民主運動的關鍵親歷者之一,學者林培瑞曾表示「最壞的中國在那兒,可是最好的中國也在那兒」。35周年紀念日之際,林培瑞分析了未來中國是否還會迎來「六四」時刻。
六四前夕 港警共逮捕八名社媒發帖民眾
香港警方6月3日再次以涉嫌「煽動意圖的相關罪行」為由逮捕了一名在社媒平台上發帖紀念六四事件的民眾。最近一個星期,港警總共逮捕了8名這樣的嫌疑人。這也是香港特區政府首次依照《維護國家安全條例》逮捕嫌疑人。
牆外文摘:六四鎮壓應該和南京大屠殺一樣來記憶
六四運動親歷者和研究者王超華認為,一個民族不能反省自己的罪惡,是不可能真正建立一個積極向上的社會的。所以不管是六四還是清零,這樣的歷史應該和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一樣來記憶。
客座評論:愛與修和——香港宗教界的六四紀念
呂恆君
六四三十五周年之際,香港基督教《時代論壇》頭版開天窗以示紀念。天主教香港主教周守仁樞機則發表《就是每年這時期》呼籲修和。專欄作者呂恆君認為,這在已無法公開紀念六四的香港,發出真實的亮光。
天安門的鮮血推倒了柏林牆?
1989年發生在中國的六四事件與幾乎同期的東歐政治劇變有著怎樣的關聯?在2019年六四事件30周年之際,這個一度被忽視的視角開始得到關注。當年在東柏林抗議北京暴力鎮壓的兩名東德人,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
六四、天安門—不能忘卻的記憶
六四流血事件過去三十多年後,中國當局仍然試圖抹殺一切有關1989年天安門民主運動的記憶。但是,美聯社攝影師威德內爾(Jeff Widener) 等記者還是成功地留下了一些歷史畫面。
從英美到台灣 海外如何不忘「六四」?
「六四」35週年前夕,DW親訪英國與美國的紀念活動現場,見證海外離散港人以及流亡民運人士如何重新敘說對「六四」的記憶。台灣也將在「六四」當天舉辦紀念晚會,此外亦有人藉藝術展與繪本回憶「六四」。
「六四」35周年前夕 港媒頭版「開天窗」
六四事件35周年紀念日前夕,香港基督教周報《時代論壇》(Christian Times)卻以大量留白(亦稱"開天窗")作為最新一期的頭版。值此之際,人們愈來愈擔心香港的自由正在消失。
鮑家父子的六四記憶
1989年6月4日的一場悲劇,讓包括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秘書鮑彤和他的兒子鮑朴在內,無數中國人的命運發生重大改變;2022年,當年反對武力鎮壓的鮑彤以90歲高齡離世。鮑家父子2019年接受德國之聲專訪的內容也成為追憶。
長平觀察:論中文網路的倒掉
長平
“中文網路正在加速崩塌」一文引發熱議。時評作家長平認為,中國崩塌掉的不只是網路,而是歷史與人心,是對自由的無限憧憬和對專制的堅決反抗,是伴隨著網路和人工智慧而來的明天。
「23條」後首案 鄒幸彤等6人疑因「六四」獲罪
香港23條立法實施之後,香港前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等人成為第一批因新法而被逮捕者。港府指控,鄒幸彤在「某個敏感日子」前夕,利用另外5人在匿名社媒平台發佈「具煽動意圖的帖文」。
牆外文摘:應對反戰抗議,勿要效仿鄧小平!
有評論認為,35年前中國六四運動和今天美國的反戰抗議有著發人深省的相似之處,呼籲道大學校長們不要效仿鄧小平通過武力鎮壓學生運動,而應該建立對話機制。
鄒幸彤涉煽動六四集會 香港法院逆轉無罪判決
香港前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在2021年因呼籲港人參加六四集會,被裁定「煽惑他人參與未經批准集結」有罪,上訴後獲得高院撤銷定罪。不過終審法院25日再度逆轉無罪判決。同時,鄒幸彤的國安法指控將在下半年開審。
"法學界的良心"江平去世
中國媒體廣泛報導了法學泰斗、中國政法大學原校長江平去世的消息。他被視為中國民商法學的奠基人之一,並且為中國的法治社會而吶喊。
「六四」研究學者何曉清續簽被拒,遭香港中大解僱
研究「六四」鎮壓的知名加拿大籍華裔學者何曉清的簽證延期被香港當局拒絕後,遭到香港中文大學「立即解聘」。她曾在哈佛大學任教,開設「六四」研究課程。
中國異議人士陳思明離開台灣 稱已抵加拿大
因參與維權活動而多次受到拘捕的中國異議人士陳思明8日稱,他已抵達加拿大溫哥華,並感謝各界支持與協助。此前他曾滯留於台灣的桃園機場,並表示希望不要被遣返回中國。
失業率高怨氣大 ?李佳琦言論惹眾怒
中國電商網紅李佳琦在直播間回懟一位吐槽化妝品價格太貴的網友,要其從自身找原因,有沒有在認真工作?李佳琦的回應立即引發公憤和海量評論,有網民認為他忘了百姓疾苦:「年輕人躺平擺爛不是因為不想努力不想掙錢,而是沒有機會」。
牆外文摘:習近平賣「芒果乾」 中共大限不遠?
有評論認為,習近平最近表達的亡國感應該不是杞人憂天,清零松綁後房市依舊奄奄一息,進出口雙雙大幅衰退,青年失業率攀高到20.4%已滿足觸發顏色革命條件,這些因子放在任何朝代都是大革命的火種。
牆外文摘:主張「批量宰殺女人」的網暴者為什麼在中國不受審查?
有評論認為,在中國女權博主遭到大量刪號和人身攻擊的同時,主張「建立一個屠宰場批量宰殺女人」並組織網暴行動的仇女群組卻沒有遭到審查,因為網路平台審查的標準在於「是否危害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
長平觀察: 國企領導「牽手門」和富得發愁的「油三代」
一段街拍影片搖身一變成為反腐教材,舉國上下齊心協力「打小三」。時評作家長平認為,這場輿論中最有價值的討論,是對「『油三代』血液裡流淌的石油情懷」的揭底。
德語媒體:被強制的忘記
"六四"三十四周年之際,香港彌漫著肅殺氣氛,警方如臨大敵,任何零星的悼念活動都會立即遭到制止。而在北京,官方對"六四"諱莫如深,試圖將這一事件從民眾的集體記憶中抹掉。
美中高層外交官北京會晤 時機敏感惹議
六四紀念日期間,美國一批高級外交官員抵達北京,並於這週一會晤中國官員,遭民運人士批為「在傷口上撒鹽」。此行被視為是美方試圖緩和雙邊關係的另一舉措,雙方談了什麼?
中國社媒審查升級 外國使館微博紀念六四被刪
網友反應,多個中國網路平台在六四期間都出現審查變得更加嚴格的現象,甚至連一些應用也以「系統維護」為由,暫時禁止更換用戶頭像和暱稱。與此同時,不少外國駐華大使館在微博上隱晦地發文紀念六四,但大多都迅速被刪除。
港警稱「涉破壞安寧」帶走六四點燈、持花者
香港自2020年起就不再批准紀念六四事件的維園晚會申請,在上周日的六四34周年當天,香港警方於維園周邊部署大批警力嚴陣以待。根據警方數據,6月4日當天以「涉嫌破壞社會安寧」、「涉嫌妨礙警務人員」為由帶走了一共24人。
香港不準公開悼六四 逾20人遭港警帶走
六四34週年這天,根據香港警方週日晚間統計,有1人因「涉嫌妨礙警務人員執行職務」遭到拘捕;23人因「涉嫌破壞社會安寧」遭帶走,其中包含社民連主席陳寶瑩。眾多國際人權組織發聲批評。
台灣六四晚會意義漸增 港人聚集悼念
台北在6月4日這天大雨不斷,自由廣場上的六四34週年紀念晚會吸引了近千人參與,雖然規模不比香港維園往年的紀念人潮,但在中國政府不斷文攻武嚇下,仍有不少台灣各年齡層的民眾到場響應,德國之聲記者也在現場看到幾位不斷拭淚的香港參與者。
六四34周年:「天安門母親」重申三項訴求
六四34周年前夕,遇難者家屬組成的「天安門母親」組織發布祭文,重申對六四屠殺「真相、賠償、究責」的三項訴求。與此同時,德國駐華大使館周日凌晨在微博發帖悼念六四遭刪除。
上一頁
第1 頁,共8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