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中美競爭,前景如何?

2023年10月6日

本文作者認為,無論華為為代表的高科技民營企業,還是過去十幾年長足發展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都預示著中國經濟未來中短期內的產業升級,可能無懼於美國的封鎖和打壓。

https://p.dw.com/p/4XBpI
美國財長耶倫2023年7月訪問中國,此後多位美國內閣成員前往中國
美國財長耶倫2023年7月訪問中國,此後多位美國內閣成員前往中國圖片來源: Mark Schiefelbein/AP/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一年前,我在DW上發過一個文章探討美國經濟雙收縮的可能性。今天,這個局面越來越清晰了。

那個時候,美國一年期的短期國債收益率剛剛脫離零利率,開始上升;今天已經在5%的位置徘徊了差不多半年,還沒有看到下行的趨勢。不僅是一年前的短期國債,而是從一年期到30年期的所有國債收益率都上升到了5%這個水準。這說明:美國政府在目前情況下借新債還舊債,在利率置換上不得不面對高利率的狀況。

如果這個情況持續一段時間(概率還是蠻大的,因為通膨率並沒有可預見地下降到美聯準的期望值),那麼美國政府的國債付息就會大大增加,現在它的國債規模已經達到34兆美元,每年的利息支出就是1.7兆美元。而在兩年前,這個國債的平均付息才2%都不到。兩相比較,這個上升的幅度差不多是2.5倍。所以,如果不能縮減財政開支,就需要有強勁的經濟增長預期,否則財政赤字就會越滾越大,最後擊破大家對美元的信心,就像其它財政破產經濟體一樣。

不太妙的是:美國財政入不敷出的狀況是常態,想要在總統換屆的當下縮減財政開支簡直是天方夜譚。2022財年因為疫情管控的結束,本來已經下降的財政赤字,在2023財年再度暴漲,就是極好的例子。

而面對5%的高利率貨幣環境,未來的經濟增長前景真的那麼樂觀嗎?也許從短期的勞動力市場數據看,經濟衰退還未到來。但是如果零利率是刺激經濟復甦的貨幣政策,那麼邏輯上講,高利率一定是經濟收縮的貨幣政策,不能對此視而不見,否則邏輯不能自洽。高通膨已經引起美國產業工人大罷工,說明物價螺旋式上升的趨勢已經成立。高通膨下高利率是不是就是常態?

美國在試圖重構產業鏈

其次,美中競爭,美國政府試圖重構產業鏈,在世界經濟內去中化。但是經濟學告訴我們:過去四十年內中國經濟崛起成為世界工廠,正好是市場選擇的結果,一定也是成本最低的選擇。如果未來真的能夠建立一個去中化的新產業鏈,一定也是成本高於原來的市場選擇結果的。而這個結果需要由美國消費者來承擔。這意味著從真實經濟角度看:美國消費者價格在未來也有一個上升的趨勢。

只要美國高通膨的局面繼續維持,高利率的貨幣收縮和高利息下的財政收縮,都不會導致美國經濟強勁增長。除非有什麼出乎預料的外部衝擊,比如高科技的突破或者競爭對手的突然垮台。前者我們真的無法預料,後者確實值得注意和分析。

中國經濟本來在疫情中一枝獨秀,可惜最後一年畫蛇添足,反受其累。而過去一段時間,整頓吏治導致地方政府激勵下降,和對民營經濟的不恰當處置導致輿情悲觀,也產生了對經濟前景的不利影響。多重因素疊加,使得今年的中國經濟出現了明顯的下降態勢。這既導致資本市場的悲觀,也被政府高層認識到,從而在政策上出現了糾偏。未來能不能從制度上重構社會信心,再拾起高增長(5-6%)的趨勢,其實不光對中國經濟自身非常重要,綜上所述,對美國經濟也一樣重要。

我曾經對中美經濟脫鉤的前景做過預判。美國脫鉤中國的代價是上面說的消費者承擔更高的成本,而中國脫鉤美國的代價是高科技產品的生產越發困難。所以中國的對策是吸引高科技人才回歸,鼓勵民營企業創新。目前比較令人樂觀的訊息是:無論華為為代表的高科技民營企業,還是過去十幾年長足發展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都預示著中國經濟未來中短期內的產業升級,可能無懼於美國的封鎖和打壓。當然,更長期的技術進步來自於本國內的科研激勵機制,需要有更加深化的改革措施,否則還很難言樂觀。

誰會是晶片大戰的贏家?

沈凌,德國波昂大學經濟學博士,現執教於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