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川普
以色列-哈馬斯戰爭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專題報導:德國的綠水青山從何而來?
德國環保歷史回顧系列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上篇)1969年,萊茵河「死了」
如今夏日的萊茵河,岸邊淺處常水清見底。然而,五十年前,「甚至連牲畜都時常拒絕喝萊茵河的水」。嚴重時死魚漂浮,而萊茵河還要為數百萬人提供飲用水。
(下篇)萊茵河重又「呼吸」
1986年一天深夜,綠色和平組織下潛到萊茵河底,在化工廠排水口取樣。許多數值超標,媒體大篇幅報導。數百個民間環保組織誕生;專家也參與表態。——若沒有公民社會,很難想像河水的變清,以及經濟界、政界的態度轉變。
1985年,德國拉響霧霾最高級別警報
汽車禁駛、學校停課——35年前,魯爾區曾有兩天的時間處於霧霾三級警報之下。很大一部分污染物來自東德。不過,至2000年代初,德國告別了霧霾問題,相關法規也隨之取消。
環境污染:東德的「國家機密」
「保護自然」寫在前東德的憲法中,但環境數據卻被列為「機密」。東德的空氣污染、河流含有毒物質在歐洲是最嚴重的,但在統一社會黨(SED)的官方說法中,這些都不存在。
東德環境污染案例:苦澀的「千香街」
前東德的環境破壞可以「聞得見、嘗得到、看得見」。一些環保活動人士努力讓公眾瞭解這些訊息,儘管政府和史塔西(東德國家安全部)盡全力掩蓋災難性的狀況。
東德環保運動:從被監聽到「圓桌會議」
環保在東德是個敏感話題,因為在官方說法中並不存在空氣污染或酸雨等原因造成的森林死亡。在1989年劇變時期,環境議題扮演了重要角色。
兩德統一後的環境修復:東德「最髒村」的今昔
東德時期工業污染對環境造成的持久破壞,如今需要五十年以上來淨化和修復。單單褐煤、鈾礦的環境整修就花費納稅人200億歐元。
反核運動(上):存在33天的德國「國中國」
「文特蘭自由共和國」——1980年,德國反核人士在一個政府計劃設址存放核廢料的地方,創建起一個現實版的「烏托邦」,還簽發自己印製的「護照」。
反核運動(下):一位支持抗議者的縣長
警察從直升機上向人群投擲催淚彈,有人向警察投擲石塊、甚至點燃了警車。八十年代巴伐利亞州的這一幕,被媒體稱為形同「內戰」。而其起因,是要在當地修建一個核廢料處理廠。
德國為什麼有那麼多森林?
近三分之一的德國國土面積為森林所覆蓋。在一些聯邦州,森林面積佔到四成以上。但其實,德國的木材砍伐量也很大,每年約6000萬立方米,相當於填滿超過160個柏林帝國議會大廈。
上一頁
第1 頁,共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