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特朗普
以色列-哈马斯战争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专题报道:新型冠状病毒
从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持续传播到中国各地,疫情随后在全球各地扩散。多国纷纷采取限制公共生活的措施,以遏制病毒进一步肆虐。新冠疫情也给世界经济造成重创。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中国出入境旅游继续低迷
中国开放出入境旅游,但游客人数却不如预期。签证不易、航班不足等障碍降低了中国对欧美游客的吸引力。经济复苏迟缓等原因也令中国民众普遍对出国旅游感到迟疑。
专家:新冠病毒EG.5变异株不具有特别危险性
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将新冠病毒EG.5变异株列为需要留意的变种,并展开追踪。德国专家指出,这一变异株不会造成特殊的风险,但是在夏季结束之后人们要做好感染数字重新激增的思想准备。
中国物价回落 专家称须警惕通缩风险
由于内需不振和房地产市场出现危机,中国消费价格指数出现了回落。专家称,中国应警惕陷入长期通货紧缩的风险。
疫情停演 "国家援助不够" 德国音乐人要求赔偿
3个月9000欧元的国家紧急援助,但音乐人基尔格表示,这笔钱不足以弥补他的损失。如今,他提出的赔偿诉讼已三次被驳回,但他表示,还将把官司打到宪法法院。
“消失”的数据:浙江今年一季度火化增七成
中国媒体《财新》7月17日援引浙江省民政厅官网数据,指出在2023年第一季度该省的火化遗体数同比增长72.7%。不过,浙江民政厅官网数据以及这篇报道均已经“消失”。而且,中国全国去年第四季度以及今年第一季度的火化数字至今不见踪影。
媒体:德国共有209起新冠疫苗损害索赔案待审
根据相关疫苗采购合同,德国政府可能有责任就新冠疫苗造成的损害向原告支付赔偿金。今年1月,巴伐利亚地区一家法院驳回了针对阿斯利康公司的一起诉讼。
专访德国专家:中国经济在向好的道路上
中国总理李强强调今年有望实现5%的增长目标。德国GIGA亚洲研究所舒勒博士认为,中国有巨大的国内市场,与此同时对国外的依赖没有那么强,如果能成功推动国内经济领域增长,并且不重复过去旧的投资模式,那的确是有可能实现的。
美情报机构:新冠起源又有新说法
不久前有关武汉病毒研究所的三位科学家在大流行开始前就可能感染新冠病毒的说法,美国情报机关在最新报告中予以否认。虽然坚决反驳了新冠是中国军方作为生物武器开发的指控,但不排除其它一切可能。
媒体:武汉病毒所研究人员曾在新冠疫情初期染病
近来接连有国际媒体援引美国政府消息人士报道,美国迄今有关新冠溯源的调查显示,在疫情爆发之初,武汉病毒研究所的三名科学家感染过可疑的不明疾病,其中一人的研究还得到过美国官方的资助。
中国经济疫后复苏乏力
中国经济在今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4.5%,相较于上一季度的2.9%大幅提升,但分析人士认为复苏的高峰可能已经过去。对经济前景和失业的不安,降低了大宗消费的意愿。这对于试图通过增加外销来弥补内需疲软的制造商而言是一大挑战。
后新冠时代:新老华人移民在美国
历时三年的新冠疫情逐渐淡去,中国与世界的人员流动也开始逐渐恢复。虽然中美关系日趋紧张,但通过各种途径前往美国的中国人却依然不少。新移民和老移民之间有什么差别,他们彼此之间又如何互相看待呢?我们的记者和几位新老移民聊了一下。
回顾性研究:欧美"封城"值得吗?还是应效仿瑞典?
应该靠强制措施,还是靠人们自觉自愿?一份美国与瑞典经济学者的研究认为,新冠第一波疫情期间,欧美一些国家推行强制性封控措施,与比如瑞典这样让人们采取自主保护相比,所减少的死亡人数是非常有限的。
行业预测:2023年航空业将复苏 亚非拉航司继续亏损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最新预测,鉴于中国结束防疫管制等利好因素,今年航空公司们将恢复盈利,总飞行人次将接近43.5亿——几乎快赶上2019年的创纪录水平。不过全球疫情后的复苏仍很脆弱,仍有下行风险。
5月中国官方PMI不如预期 工业尤其堪忧
中国经济恢复速度放缓。预示经济走势的采购经理指数PMI5月不如预期。工业领域继续收缩,服务业扩张放慢。
“二阳”感染潮引发警惕 专家提醒弱势群体接种疫苗
每周数千万人感染,“二阳”成为热门词汇——这一波新冠感染和去年冬天有何不同?专家指出,尽管大多数人再次感染的症状相对较轻,但是有基础病的人群和老年人应该加强疫苗接种。
中国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预测6月底到来 “二阳”可怕吗?
中国的“五一”假期过后,许多人在社交媒体上反映自己二次感染了新冠病毒,也就是“二阳”。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近日表示,中国国内今年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将在6月底。新的疫情高峰有何特点,如何应对?本台记者就此采访了香港大学病毒学专家金冬雁。
中国恢复澳大利亚木材进口
在澳大利亚呼吁对新冠病毒起源进行独立调查后,中国政府对其实施木材进口禁令。该禁令从周四(5月18日)起取消,这是两国修复破损的双边关系的又一迹象。
欧洲热门景点:中国游客仍未回归
曾经欧洲度假胜地满是中国游客的盛景不复,尽管新冠疫情已经结束,欧洲仍然鲜有中国游客。为什么中国人的欧洲出境游尚未恢复?这给巴黎这样的旅游城市带来怎样的影响?
青年失业率创记录 中国"后新冠"复苏难
4月,中国工业生产和消费的增长速度低于预期,令人对中国经济的复苏力度有所忧虑。
澳大利亚贸易部长今起访华 恢复贸易是会谈重点
澳大利亚贸易部长周四抵达北京,将同中国商业部长举行会谈。澳大利亚方面正在努力让中方消除贸易壁垒,并恢复双边外交关系的稳定发展。
中国卫生官员:新冠全球紧急状态结束,但风险仍在
世界卫生组织周五宣布,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不再是全球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中国卫健委专家梁万年表示,这并不意味新冠已经对人类无害,中国仍需保持预警监测及疫苗接种等措施。
中国公民记者方斌传获释 消息人士:人在武汉
在被关押超过3年后,中国公民记者方斌传出4月30日获释。消息人士告诉DW,方斌已于5月1日早上返回武汉。虽然他已获释,但消息人士称方斌仍受警方严密监控。
中国房地产:迎来复苏信号但是……
在经历去年房地产危机的冲击之后,今年一些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开始看到希望的曙光,但分析师和经济学家警告说,该行业长远看来仍会放缓。
全球6700万儿童因新冠疫情错过疫苗接种
新冠大流行导致一部分人对疫苗信心下降,间接使许多儿童错过了能够拯救生命的常规疫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指出,重回正轨将是一项有挑战性的任务。
白纸运动:两名抗议者被拘近四个月后获释
据路透社报道,至少两名在北京参加“白纸运动”的女性周三获释。她们已被拘押近四个月。当时的抗议呼吁终结新冠封控措施。
疫苗损害难界定 首起案件将开庭
德国针对新冠疫苗的首个民事诉讼案将于4月底在法兰克福开庭。被起诉的是Biontech生物技术公司。女性原告称,接种新冠疫苗导致她心脏受损。原告的辩护律师称,其当事人本人也在医疗行业就职,但希望保持匿名。
墙外文摘:疫情之后中国经济为什么不能迅速复苏?
经济学家陈志武认为,疫情之后中国经济不能迅速复苏最主要的原因,是过去几年中国的经济体制、行政管制、社会治理体制,还有很多具体的政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世卫要求中国分享全部数据证实新冠病毒源于自然
在今年3月有新线索显示新冠病毒起源于自然界之后,世卫组织要求中国提供全部有关信息,不然,所有对新冠病毒源头的猜测都会继续下去。
德国宣布新冠大流行结束 4月7日取消所有防疫规定
德国卫生部长宣布新冠大流行结束,认为“德国成功应对了疫情,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长时间封锁学校可能并不必要”。 本周五(4月7日)起所有防疫措施将被取消。
日本对中国游客取消核酸检测要求
在新冠疫情逐步从大流行转为地区性传染病的趋势下,中国人正在告别各种国内外禁令。去日本不需要做核酸检测了,国内也在逐步取消佩戴口罩的强制令。
下周末德国将对最后的防疫措施说“拜拜”
德国目前仍在执行的新冠疫情防疫措施仅存有去诊所、医院就医、探访养老院住户时需要佩戴口罩这一项。下周末开始,这最后一项防疫措施也将被取消。德国人如何看待过去三年的防疫政策?
世卫调整新冠接种建议 中低风险者无需第二剂加强针
隶属于世卫的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建议,目前仅有高风险人群需要进行额外的加强接种,第二剂加强针对于中低风险者虽然没有坏处,但也几乎没什么帮助。
美媒揭底中国结束清零政策内幕
去年3月,顶级医学专家就向中国国务院提交了准备逐步放松管制的详细建议。然而,为什么到了年底,中国当局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结束清零政策?美联社根据数据模型、大量采访以及获取的内部报告和指令,揭示了中国政府全过程决策内幕。
中国批准首款国产mRNA新冠疫苗
在中国上个月已经宣布取得抗疫“决定性胜利”之后,首款国产mRNA疫苗SYS6006的问世没有引起太大轰动,但专家认为其意义重大,并强调必须与世界卫生组织分享数据。
拜登签署解密新冠溯源情报法案
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週一(20日)签署法案,要求美国政府解密相关情报,分享有关中国武汉病毒研究所与新冠疫情起源的资讯。目前新冠病毒的起源仍存在什么疑问?
打新冠疫苗落下重疾,在德国到底有多少?
被认为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也有副作用。在极少数人身上,不良反应造成了长期、严重的健康问题。德国迄今有六千多人因此向政府申请残疾抚恤金。
新冠溯源研究又有新发现
一组国际科学家最新通过分析中方提供的信息发现,新冠病毒更有可能是起源于动物而不是实验室。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新冠溯源仍未有答案,称中方在国际病毒信息库短暂上传了相关信息后又将其删除。
谭德塞:新冠溯源是道义责任
三年前,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宣布新冠疫情为“大流行”,该组织总干事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强调,追溯疫情源头既是科学上必须完成的任务,也是面对死于新冠的人们的道义责任。
永远居家办公 可行吗?
随着德国疫情防控措施的放开,许多企业准备逐渐恢复线下办公,可员工的意愿却与老板大相径庭,他们更乐意继续居家办公。是什么原因让员工排斥重回办公室工作?怎样才能改变他们现在的想法,自愿回归办公室?
习近平掌权这10年
2023年3月10日习近平第3次宣誓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0年前成为中国最高领导人之后,习近平对内取消国家主席任期限制,对外推行强硬外交、宣传东升西降,联俄抗美。一起回顾习近平执政这10年为中国带来何种转变。
疫苗风波未完?德约科维奇退出印第安韦尔斯公开赛
坚持不打新冠疫苗的塞尔维亚网球名将德约科维奇缺席2023年的印第安韦尔斯公开赛,外界猜测与美国的入境防疫规定有关,他可能会继续缺席两周后的迈阿密公开赛。
墙外文摘:新冠实验室泄漏说,怎样关注才正确?
有评论认为,在安全缺少保障的情况下做病毒试验本身就是错的,不过还不算大错;泄漏才是大错;泄漏的错也不算太大,隐瞒和掩盖才是最大的错。
专家:关于实验室泄露假设的讨论“纯粹出于政治动机”
近日来关于新冠疫情可能源于武汉实验室的讨论再次升温,德国专家指出,并没有新的数据来加强实验室泄漏假说的可靠性。它仍然是所有关于疫情起源的假设中可能性最低的一种。与此同时,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强调不会放弃疫情起源调查。
中国的二号人物李强是如何推动废除“清零”的?
去年12月7日,中国政府发布“新十条”,放松疫情管控,标志着中国大陆放弃了习近平长期推行的动态清零政策。围绕这一突然的政策大转弯,路透社从消息人士那里了解到当时的一些决策细节。
美能源部、FBI指疫情源自中国实验室泄漏 白宫称尚无结论
美媒报道,美国能源部一改之前“不确定新冠病毒源自何处”的判断,认为病毒很可能源于实验室泄漏。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随后也做出了类似的表态。白宫则表示,美国政府对于新冠起源尚无明确结论。北京则继续驳斥美方说法,要求“停止翻炒实验室泄漏论调”。
FBI:疫情疑源于武汉实验室 中国批抹黑
美国FBI局长再度质疑,新冠肺炎可能源于中国武汉的实验室泄漏,中国外交部1日抨击了这项说法。
“毕业即失业” 中国年轻人失业率居高不下
据官方数字,中国16-24岁城镇青年人失业率去年7月创下近20%的纪录。一些年轻人拒绝“内卷”、选择“躺平”,而另一些想在公共领域找饭碗也非常艰难。
专访余茂春:中美从来就没有真正的战略缓和
中美之间近年来冲突不断,不久前的“间谍气球事件”正是一个最新实例。近日,曾任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顾问、现哈德逊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及胡佛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余茂春接受了德国之声的采访,就中美关系的现状和未来发表了见解。
中国卫生官员:疫情基本结束但并非完全结束
中国卫生官员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可以说中国本轮疫情已经基本结束,但不能说它是完全的结束。另外,鉴于中国疫情逐步趋缓,德国、韩国等本周宣布放松对来自中国的旅客的入境措施。
德语媒体:新冠溯源非科学问题而是外交问题
《每日镜报》称,新冠溯源工作不了了之,不是因为科学的无能为力,而是外交问题,批评世卫组织消极对待溯源工作。 《南德意志报》则关注了欧洲政商界与中国的关系变化,提醒欧洲不要被中方近期释出的善意迷得团团转。
前一页面
第2 页,共73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