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特朗普
以色列-哈马斯战争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Xinhua/J. Huanzong
中国改革开放:40而不惑?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客座评论:毛邓兼用的习近平为何陷入困境
张伦
毛有其极权主义的完整逻辑,邓也有其威权性统治的自洽逻辑,而习近平试图将两种逻辑融合打通,结果走向一种不伦不类,进退失据的状态——因为你不可能一方面要继续增加经济的活力,自由市场的好处;同时又要严控社会,限制自由,统一思想。
中国多家媒体撰文纪念邓小平诞辰120周年
《求是》杂志在一周前,就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撰文纪念邓小平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一些官方媒体在8月22日当天跟进,也发表以改革开放为关键词的纪念文章。
墙外文摘:中共是否还能做出重大决定?
有评论认为,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令人思考更深层的问题:今日的中共领导层和官僚机器,是否仍然不愿意做出艰难而重大的决定,更愿意用小修小补或者说“添油”的办法,回应多层次多面向的复杂问题?
分析:三中全会为习近平第四任期铺路
中共第20届三中全会落幕。专家向DW分析,在“求变”的口号之下,“稳”才是会议关键字。而习近平出席闭幕式的画面,打破了身体不适的谣言。有意见认为,三中全会的蛛丝马迹透露了习近平正为第四任期铺路。
德语媒体:十字路口的三中全会
在中国经济增长持续乏力的背景下,本周一在北京开始举行的中共20届三中全会不仅在中国国内引发关注。德语媒体也在提问:中国经济发展将何去何从?
客座评论: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出路在哪里?
经济学家沈凌指出,民营企业在配置资源、捕捉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然而在“国进民退”趋势日益明显、中国同时面临外部压力的背景下,民营企业究竟该如何自处?
习近平三年来首访金融中心上海 强调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视察了上海期货交易所、科技成果展和一个保障性住房中心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一年前,上海曾爆发罕见的反对清零政策抗议。去年长达两个月的封城让这个城市的经济和国际声誉都备受打击。
客座评论:浮士德的悲歌——忆有关李克强总理二三事
中国前总理李克强骤然离世,可谓象征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一代知识菁英社会理想的黯然收场。并且,从某种意义而言,这也是秉持“太初有为”、努力改变社会,却最终理想未竟的浮士德式悲剧。
德语媒体:习近平为何如此紧张?
天安门广场戒备森严,成千上万的警员在北京市内巡逻警戒。网络上一些同中国前总理李克强相关的视频和贴文被悉数删除,一首并不热门的歌曲也突然遭禁。一位前总理的突然离世,为什么会让北京如临大敌呢?
客座评论:李克强——改革开放的最后殉道者
时评人林飞认为,李克强作为党内幸存的最后一个派系力量代表与习近平共治十年,如李鸿章一般修修补补,也没有撑过卸任后的一年,不能不说颇有一些舍身成仁的悲剧色彩,成为中国改革开放路线的最后殉道者。
客座评论:胡锡进炒股告诉了我们什么?
胡锡进高调宣布成为“股民”,透露出怎样的讯息?中国民众中普遍存在的股市是赌场,买房才保值”的过时观念如何才能改变?
德语媒体:中国经济好景不再
中国官方发布的最新经济数据差强人意,内需疲软,失业率激增。这是严苛"清零政策"之后的短暂后续表现呢,还是有更深层的政治原因?
客座评论:中共二十大——最后斗争,还是静默大会?
中共的二十大所需要的,并不是拥护与掌声,而是清零,无论是对新冠病毒的清零,还是对任何杂音的清零,也就是全民全域的静默。在中国,政治的死寂到来了。
德语媒体:大权独揽的习近平
十月十六日,中共二十大将在北京召开。一般认为,习近平将打破常规,开启他的第三届中共总书记任期。中国政局今后的发展走向,也受到德语媒体的广泛关注。
德语媒体:"自废武功"的中国
世界各国都在走出新冠阴影,社会生活恢复正常之际,中国仍在坚持严苛的清零政策。全民检测、封控管理已经令中国经济陷入危险境地。
李克强南下 习近平北上: 释放了哪些信号?
近日,中共高层似乎已经结束了夏日的北戴河会议,重回公众视野。“一把手”习近平和“二把手”李克强分别北上和南下,在辽宁和广东进行了考察。对于这两位领导人的行程和细节,媒体和公共舆论进行了聚焦和解读。
客座评论:中国当局向资本喊话,是否晚了
一段时间以来,习近平不断对大力打压资本,大有视其为寇仇的势头。各路资本要么“躺平”,要么“跑路”。但政论家邓聿文认为,最近北京当局似乎发出了不同的信号。
尼克松访华50周年:美中关系从未容易 也永远不会容易
50年前的今天,仍处在冷战的高峰时期,美国总统尼克松跨越太平洋访问共产主义中国的权力中心——北京。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访问不仅以一种在当时无可想象的方式改变了美中关系,同时也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客座评论:中共的真正敌人或是“司马南们”
中国舆论场近期最受关注的风向不是美国的民主峰会,而是司马南等“左派”人士对联想公司的连番攻击。政论家邓聿文认为,左翼民粹不甘心只被当局利用,一旦当局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不排除会调转枪口对准中共开火。
客座评论:中国如何实现共富,而不是共穷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的增长需求还相当迫切。经济学家沈凌认为,中国的共同富裕政策应该是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前提下的共同富裕,否则很容易就成为“共同贫穷”,重复改革开放前的沉痛历史。
客座评论:美国科研铁幕下,中国还能赶超吗?
在科研创新方面,美国开始对中国采取全面封堵,双方关系中竞争的成分俨然压倒合作。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依靠什么继续赶超?
德语媒体:改革开放已死?
中国最新出炉的五年规划,引发了德语报刊的高度关注。《南德意志报》认为,北京强调“内循环”,意味着一个依赖国际合作的开放中国已经成为既往。《新苏黎世报》则指出,美国强硬对华,反而会促使中国加快经济改革。
客座评论:习会改革 但成效不取决于中国
邓聿文
客席评论作者邓聿文认为,习近平现在即便有意力推中国经济改革,也将会遇到内外重重阻力;要打破这种尴尬状态,归根结底必须改善中国目前的政治环境,习本人必须克服政治控制和经济改革可以齐头并进的认识错乱和思维盲区。
长平观察:习近平会搞改革开放吗?
习近平“南巡”要求“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时评人长平认为,更大的国际压力换来中国更多的经济开放并非没有可能,但这不过是为了养出更强壮的“战狼”而已。
对深圳“寄予厚望” 习近平赋予更多自主权
适逢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习近平在庆祝活动上宣布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授权改革试点,被视为有意将深圳打造为接下来的国家发展重点。
“七上八下”——漫话中共党史术语系列之六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这是一个歇后语。寓意很浅显,对所做的事没有把握,心神不宁。把这个词引入到政治层面,来源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对雇工问题的一场争论。
客座评论:地摊经济的重启与中国改革的宿命
中国政府希望以"地摊经济"缓解就业压力。政治时评人邓聿文指出,"地摊经济"的重启以及市场改革的部署,表明中共也在被危机推动求变。而此事也说明,环境倒逼变革。
专访:邓小平会如何看待70周年国庆?
高志凯是位于北京的“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副主任,早年曾经担任过邓小平、胡耀邦等中国领导人的英语口译员。如果邓小平在世,他会如何评价刚刚度过70岁生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德国之声就此与高志凯进行了专访。
德语媒体:中国体制已经接近极限?
北京即将迎来70年国庆之际,德语媒体也纷纷开始总结回顾中共建政以来的成败得失。《奥格斯堡汇报》的评论认为中国的体制已经走到了极限;而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彭轲在《南德意志报》发表的客座评论则认为,西方对于中国的恐惧其实源于自身对于未来的忧虑
漫话国庆庆典之七:三十五周年“小庆”到“大庆”
中共建政35周年的庆典中,不同着装的细节,与盛大的阅兵式看似违和,却似乎刻意贴近着那个时代:除旧布新时代,中国正处于变革的交替之中。
长平观察:我的“改革开放四十年”纪念(下)
本周是西藏起义六十周年纪念日。因谈论西藏问题而改变命运的时评人长平继续他的“改革开放四十年”个人纪念。
客座评论:修宪一年中国的政治变化(下)
自2018年3月11日中国修宪后,已经过去整整一年。取消国家主席连任限制,对于中国的国内外政治产生了何种影响?又预示了怎样的未来?北京政论家白信为此撰写长篇分析文章,以下是其中的第二部分。
客座评论:修宪一年中国的政治变化(上)
自2018年3月11日中国修宪后,已经过去整整一年。取消国家主席连任限制,对于中国的国内外政治产生了何种影响?又预示了怎样的未来?北京政论家白信为此撰写长篇分析文章,以下是其中的第一部分。
客座评论: 习近平在引领中国走上危险道路
当国际社会专注中国沿海地区的发展时,中国一党独大的政府正在该国西北方展示专制政权的实力。专栏作家Alexander Görlach认为,我们不该忽视这一切。
长平观察:好看的春晚也不过是动物福利
尽管批评春晚的声音在中国被一再被删除和封杀,但是仍然可以听到怨声四起,嘲讽不断。时评人长平认为,我们并不需要包装得更加巧妙的春晚,而是根本就不应该有这样一种垄断性的大型政治宣传。
墙外文摘:中国将会出现大动荡?
有评论认为,本次中国政治的收缩和回档,超越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任何一次,而且越过了过去多年约定俗成的底线,因此下一波中国的转型和发展力度来得将更大丶更猛。
墙外文摘:2030年武统台湾?
有评论认为,习近平已经用6年时间进行反腐,确立起了在中共的稳固地位,再用10多年夯实经济和军事,把攻台的短板一一补齐,到2030年左右就可以发动武统了。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中港两地生活变迁
2018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改革开放的岁月里,毗邻中国的香港,两地人民互动频繁,创造了一幕幕经典的中港两地社会及生活现象。
墙外文摘:两岸和平四十年 国际关系变了调
1979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根据国防部长徐向前的命令,宣布从此停止炮击大小金门与附属岛屿。四十年之后,决定两岸和平的国际关系尤其是中美关系,是否还是唱着同一首歌?
古巴新宪法草案 限制元首任期
周六(12月22日),古巴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高票批准了新宪法草案,将在明年2月24日提交全民公决。新宪草引入了元首任期限制,承认私营经济合法性,同时也保留了规定古巴共产党为唯一执政党的条款。
墙外文摘:该来的不让来 不该来的坚决来
有评论认为,北京召开的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大会,中共元老被拒绝出席。维吾尔族人在自己家里却没有拒绝的权利,被强行结对笑脸相迎百万汉人“亲戚”。
改革开放40年 香港专才担当重要启蒙角色
改革开放引领中国走向市场经济急速发展。改革开放初期,香港一批商业专才,在改革建设的浪潮中,担当了重要的启蒙及培训的角色。
七张图看一周大事
加拿大人接连被捕;美国内阁再次走人;改革开放已四十载……刚刚过去的一周,哪些新闻最受关注?
德语媒体:中国真正改革?许个愿还是可以的
新的一年里,中国经济将会面临怎样的局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共官方的纪念为何如此低调?周末的德语报刊,关心了这些话题。
德语媒体:改革四十载 今后何处去?
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给中国领导层带来了成功的喜悦,但他们却拒绝反思历史,总结教训。这无疑会给中国的未来增添了不确定性,至少《法兰克福汇报》评论这样认为。
“改开”信号:改什么不改什么党说了算
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发表讲话,他强调了党对改革进程的领导地位。
专访:中国官媒何以重提“平息反革命暴乱”
“六四”事件距今已接近三十年。中国官媒里对这一事件的描述从“暴乱”渐渐淡化为”风波“乃至只字不提。但本周中国官媒里,再次出现了“平息反革命暴乱”的字眼。北京政治观察家章立凡通过电话对德国之声谈了他的看法。
中国特色的商学院教育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共政权引入市场经济,为很多企业的成长铺平了道路。同时,培训企业人才的商学院也应运而生。但和西方商学院相比,中国的商学院有些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40年前德语报刊如何看十一届三中全会
四十年前的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布改革开放政策。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决策,当时便引发全球媒体关注。德国之声从档案库中翻阅1978年底的德语区各大报刊,找到了不少对该会议的报道和评论。
习近平:没有可以对中国人民颐指气使的教师爷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年的讲话”上感念邓小平,但外界不断将两人改革方式相比,认为有别于邓小平提出的路线,习近平正不断扩张国家和党的影响。
前一页面
第1 页,共3 页
下一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