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客座评论:美国经济会面临货币财政双收缩吗?

2022年2月6日

美国的经济年度报告出炉了,作为依然的世界头号经济体,美国经济的未来走向自然会有全球性的影响。中国经济学者沈凌继续几年来的习惯,对比一下中美之间的差距,展望一下未来的发展趋势。

https://p.dw.com/p/46WVO
Symbolfoto US-Beziehungen
中美矛盾冲突不断,但两国经济却是密切相关图像来源: Dwi Anoraganingrum/Geisler-Fotopress/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疫情后的两年,许多国家的经济走势都是先抑后扬,所以单纯地看2021年的表现非常容易误导人们的视线。比如美国的2021年经济增长率非常好看,名义增长率9.8%,实际增长率5.7%。但这绝大部分是因为2020年的基数很低。所以,如果把2019年作为基数,拿出来的数据就比较可靠和客观。美国2021年的GDP总量是23万亿美元,比2019年增加了1.57万亿,两年的增长率是7.5%。而中国呢?2021年达到17.7万亿美元,比2019年多了3.4万亿美元,增长率23.8%。这其中一方面是中国的实际GDP增长率比较高,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汇率大幅度的升值。由此,中国GDP占美国的比重达到了77%。所以,想预期未来的中美经济走势,除了关注实际的经济增长率,汇率的变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因为它就像是全世界资本对两个经济体的估值。

美国的年度经济报告中第二个比较值得关注的是国债,刚刚突破了30万亿美元大关。两年来增加了差不多7万亿美元。那么美国的联邦政府收入情况如何呢?只有差不多7万亿美元,占了GDP的三分之一左右。所以静态来看,美国可以说是债台高筑了。很多人疑惑:用债务总额占GDP的比重来讲,美国早就超过了100%,为什么还不像当初的南欧国家一样信用破产?

客座评论:美元、欧元、人民币——争夺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赛跑

这两年疫情期间,中国的外贸顺差差不多是1.2万亿美元,但是官方外汇储备大约只增加了1500亿美元。那么还有一万亿美元去哪里了呢?即使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计,欧元和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比例基本是一比一,那也有5000亿美元的现金被中国私人持有啊!如果我们更进一步,累计计算近二十年来的中国外贸顺差总额,已经差不多达到了6万亿美元,是官方外汇储备的两倍。面对美联储的大放水和美国国债的大幅度上升,那些持有美元的人怎么没有丧失信心呢?或许是因为美国还是世界第一的经济强国,持有美元还是一个别无选择的选择。所以美联储敢于大放水,压低美元利率,使得美国政府每年的国债利率反而走低。照这样下去,万一实现了负利率,100万亿国债也不怕啊!如果更进一步,美国政府用国债的筹资搞基础建设和科技创新,拉动真实的经济增长,未来税收收入增加更加会减少国债的还本压力。这是一个完美的借鸡生蛋故事。

但是故事总不会任人一厢情愿地演绎。货币发行量的持续增长导致通货膨胀,购买力下降会减弱大家持有美元的动力。尤其是相较于人民币,有完整稳定的产业链做后盾,其购买力更加稳定,那么美元的汇率就会下降,世界货币的地位岌岌可危。最近一段时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不断走高,就是一种警告。当然,现在就说人民币会和欧元一样,和美元分庭抗礼,还有点儿危言耸听。因为人民币本身的货币管制和美国的技术打压,还暂时不能作为世界货币广泛使用。

美国噩梦:财政货币双收缩

在美国国内,如果通货膨胀率持续走高,利率也会走高,将会导致资本市场大幅受挫。宏观经济不稳定会导致资本外流或者下降,不利于真实经济的增长,那么对未来的政府税收收入也很难有增加的预期。而且高息新债代替低息旧债,政府的国债利息开支也会急剧增长。举例来讲,现在美国的国债整体利息支付率是大约1.2%,甚至低于疫情前的2%的水平,总量大约3600亿美元。如果未来国债存量规模保持不变(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意味着联邦开支在现有基础上减少三万亿),利率增加到通胀水平,比如5%左右的话,那就是1.5万亿左右。这又要求联邦政府节约其它方面的开支1.14万亿美元,合计缩减支出四万多亿美元。这样一来,美国经济就会面对财政和货币的双重收缩,经济前景更加黯淡。

China Dr. Shen Ling
本文作者、中国经济学者沈凌图像来源: privat

如果联邦政府继续每年3万亿美元的赤字水平,那么十年后,仅仅国债的利息支出就会在大约3万亿美元。当然这是更加不可能的情况,因为如果这样的话,实际上原来联邦政府需要用赤字来维持的开支项目就没有资金来源了。所以,在整个升息过程中,无论是财政赤字还是利息率,都是一个互为因果螺旋上升的过程。大量的发展中国家都经历过这个过程,美国想例外,除非在这其中出现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税收的大量增加的情况。这就是美国政府希望迅速结束疫情措施,并用扩张性财政去支撑所谓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拉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打算。但这是不是需要具备完整产业链和巨大生产力的中国的配合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不能问经济学者了。

拜登会继续对华贸易战吗?

沈凌,德国波恩大学经济学博士,现执教于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